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从1973年开始研究开发YS银催化剂,1989年首次实现工业化,是世界四大银催化剂技术商之一。YS银催化剂技术已获得专利授权180余件,其中国外授权20余件,拥有专有技术23项。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国家新产品奖3项,国家专利金奖2项。
截至目前,YS系列银催化剂已在国内外28套EO/EG装置成功应用90次,13次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累计销量近8000吨。按装置的工艺条件不同,开发了高活性、中等选择性、高选择性/低银含量高选择性和高时空产率四大类型、十余个牌号的银催化剂,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中等选择性YS-8520系列银催化剂2013年首次实现出口海外市场,目前已在国内外多套EO/EG生产装置上成功应用11次。高选择性银催化剂(代表牌号YS-8810、YS-9010)选择性达到90%以上,已成功应用近20次,累计销量超过3000吨,以YS-9010为基础开发的20万吨/年精EO工艺包于2017年建成装置并成功投产。2021年,低银含量高选择性YS-8840银催化剂成功开发并商业应用,实现银含量和生产能耗各降低三分之一,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2022年,高时空产率YS-9110银催化剂开发并应用成功,最高选择性达到91%,标志着YS银催化剂可适用于全球95%以上的EO/EG装置。YS系列银催化剂的成功应用,使国外银催化剂的单价下降一半以上,每年可为企业降低银催化剂采购成本数千万美元。
银催化剂研究室拥有完善的载体和催化剂研发设备,240套微型反应器评价装置、3套单管中试评价装置以及先进的催化剂表征设备。
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在有机与精细化工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重点集中在α-烯烃制备、碳四综合利用和加氢催化剂方向,涉及烯烃低聚成套技术开发、单原子催化剂制备及应用、低碳烃综合利用技术及多类型加氢催化剂开发等,已经累积申请国内外专利600余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自主开发的乙烯三聚制1-己烯工业成套技术在燕山石化实现工业化,填补国内1-己烯生产技术空白,并成功实现技术出口海外;自主开发的乙烯齐聚技术在茂名石化5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应用,填补国内高级α-烯烃生产技术空白;MTBE裂解制异丁烯技术转让多家国内用户,许可燕山石化建设的3.5万吨/年异丁烯装置为丁基橡胶装置提供了高纯异丁烯单体;开发的正丁烯异构化制异丁烯催化剂已经实现工业应用,显著提升了乙烯和炼油装置C4的利用价值;YN、BY系列加氢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家大型石化企业的裂解汽油加氢、C4全加氢、C9加氢等工业装置,为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富炔碳四选择加氢增产丁二烯技术在镇海炼化2.6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应用,打破国外在该领域30多年的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精细化工研究室拥有基本有机合成,多相催化剂制备及评价所需的各类型试验设备、中试装置及配套的分析检测仪器。
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自1975年开始从事合成橡胶技术研发,历经几代人的砥砺奋进,研发领域已覆盖除氯丁橡胶(CR)外的所有通用合成橡胶(SSBR/LCBR, NiBR/NdBR, IIR/BIIR, EPDM, IR, NBR, SBCs/HSBC),及氢化丁腈橡胶(HNBR)、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F-SSBR)、液体橡胶、丙烯酸酯橡胶(AC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等特种橡胶及弹性体品种。形成了从合成橡胶材料数据库、橡胶材料分子设计、催化剂制备、聚合工艺研究、工程放大、成套技术开发、分析表征与性能评价、加工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及新牌号开发、产品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在内的完整研发链条,其中阴离子聚合技术、阳离子聚合技术、稀土配位聚合技术、聚合物加氢技术、合成橡胶工程化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燕山分院拥有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化橡胶技术中心、中国石化合成橡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拥有小试模试装置数十套、大型中试装置5套。在合成橡胶领域,已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940余件,拥有成套技术25项、专有技术53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3项,支撑中国石化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品种牌号最全、产能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合成橡胶生产商和技术提供商。
近年来,燕山分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中国石化三大核心职责,按照“四个一批”原则,持续推动合成橡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面向未来,将持续跟踪探索新型应用场景,在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密封材料、阻尼材料、医卫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研究力量,为解决我国深海、深地、深空、5G通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以及实现合成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